煤矿设备
煤矿井下防灭火技术-隔氧降温-防止复燃-普瑞特防灭火技术
2020-12-14 17:02  浏览:80
价格:未填
发货:3天内
发送询价

煤矿井下煤炭自燃发火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。我国是产煤大国,目前有50%的煤矿有煤自燃威胁,而且随着我国中西部新的褐煤煤田开发及老矿井进入深部开采、煤自燃的威胁更加严重。煤自燃火灾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发生发展过程,且因煤炭及岩体导热性差,不易及早发现。多数火源隐蔽,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进入的采空区或不能进入的煤柱内,及时扑灭较难。而一旦形成火灾,又来势迅猛。甚至迫使工作面停采,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的机械设备封在火区内被损坏,已开拓、准备出的煤量被冻结直接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接续。同时,煤矿井下属半封闭空间,火灾在发生、发展期间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(如COCO2SO2)及有毒烟尘,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。而灭火时产生的水蒸汽、水煤气等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,救灾人员的工作空间小,回旋余地小,给救灾人员带来很大的威胁。

鉴于煤自燃火灾对煤矿生产严重的破坏性,对煤矿安全的严重威胁,我国在防治煤自燃方面进行了大量地研究,研发出不少行之有效地材料与方法。例如采用黄泥、粉煤灰等的灌浆防灭火技术,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,并创造了洒浆、埋浆和钻孔灌浆等防灭火方法,取得了成功。但此法是以量取胜,浆体较难注入煤体,在许多区域和地方难以应用。使用范围、区间有局限;灌浆时还会带大量的水进入井下,污染环境,极大增加了矿井排水、排污工作量和能量消耗。使用黄土时需要大量挖取矿井周边农田、破坏生态环境。灌浆时工艺及操作若不当,直接影响工作面生产(例如在俯采工作面)。采用惰气(氮气及CO2等)防灭火时,灭火使用较多,防火较少使用。且两种气体各自适用不同条件(如仰斜开采或俯斜开采)的工作面,同时需有配套的束管或其它检测系统与之相配套。初期投入较大,在灌注氮气及CO2的过程中还要时刻避免大量惰气漏入工作面降低工作区域的氧浓度,导致窒息事故发生。据统计60%以上有注惰气设备的矿井,设备经常有故障不易正常连续工作,使用效果有局限性。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,一些阻化剂(如CaC12MgCl2NaCl2等)开始应用于煤矿井下,其原理皆是当它们附着在煤粒煤体表面时,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,在煤的表面形成含水液膜,从而阻止煤与氧的接触,起到隔氧阻止煤自燃发展的作用;但实践证明这种阻化剂很难进入有问题的区域,加之材料本身吸水量很小,经不起采空区的高温蒸发,实际效果有限,而且对矿井水的污染严重,现很少在用了。目前,在我国还有由基料水玻璃和促凝剂(碳酸氢铵,偏铝酸钠等)与水混合成凝胶防灭火使用。但碳酸氢胺凝胶成胶会析出大量的氨气,造成作业环境恶劣并影响下风流工人作业与身体健康。同时,这种凝胶在操作中稍一不慎极易损伤工人眼睛及皮肤;以偏铝酸钠配胶,操作要求较高,不易溶于水,搅拌强度大,有一定腐蚀性,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。

徐州吉安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普瑞特防灭火技术集凝胶、黄泥灌浆、三相泡沫、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,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特性。一方面,水浆生成泡沫之后,缓慢形成凝胶,能把大量的水固结在凝胶体内,避免了浆液中大量水流失或者溃浆的缺点,大幅度提高了浆水在采空区里的滞留率;另一方面,形成的凝胶能以泡沫为载体对采空区的高、中、低位火源或浮煤大范围全方位的覆盖,且能固结90%以上水分并形成凝胶层,防火时能持久保持煤体湿润并隔绝氧气,灭火时能长久地吸热降温,防止火区复燃。

 

联系方式